关于借钱那点事,国家定调了!
钱不能随便借,更不能想怎么用就怎么用,
各方都更加透明,钱不好借了!
一
最近银行的麻烦事比较多:
中行“原油宝”、中信银行“大客户查流水”、华夏银行“被贷款2000万”、建行员工贩卖5万条客户信息……
但事关跟银行借钱这件事,银保监会近日发布的一则新规,却被多数人忽视了。
在这则《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》征求意见稿中,个人消费信贷额度上限从30万降到20万,并需要明确资金用途,如果没有按约定使用,银行有权提前收回贷款。
银行也不能把钱放出去就等着躺赚,还要做好事中事后的监督,设置“负面清单”,不能同无资质的机构合作,也不能委托有暴力催收记录的第三方进行贷款清收。
为什么突然收紧贷款?看看前4个月银行放贷数据,多少就能理解这一形势有多紧迫。
今年2、3月,以个人消费贷为主的住户短期贷款创下了两个极值,先是2月减少4504亿的历史新低,随后3月又暴增至4295亿的历史天量,4月才被压到2280亿的平均水平。
原因众所周知,春节月向来是放贷淡季,今年叠加疫情影响,多数人没了收入来源,更不敢乱花钱。但生活和生产都要继续,央行大水一出,银行放贷积极性大增,需要举债度日的个人也远超往年。
另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多地房价不明所以的大涨,部分资本市场的价格走势,也显得异乎寻常。
不敢想象银行巨量资金都流向了哪里,在承担多大的风险,又会产生多少坏账,多少人无力还贷,这样的堰塞湖不趁早疏通,后果不堪设想……
二
也许很快,银行的钱就不好放贷,用户也不好借出,因为每个人都要更加透明。
先看看对个人的影响:
1、用于消费的个人信贷最高额度下调到20万,且授信期不超过一年。
有些人可能不在意,觉得多数人授信额都不高,但别忘了,国家这一举措的用意就是降杠杆,原先5万的额度,之后可能只有2万。个别银行近期已在大幅调整信用卡额度,有人10万的额度都被归零。
2、必须明确资金用途,说贷款干什么就只能干什么,这招最狠。
用户在借钱之前要签订承诺书,以前这一步只是形式,但以后不会了,银行要事中监督,如果用作其他地方,就要提前收回贷款。不要怀疑银行有没有这个能力,钱花哪了,他们比我们更清楚。
新规明文指出,贷款不得用于购房、股票、债券、期货和资产管理产品投资,也不得用于固定资产和股本权益性投资等领域,这些规定有明确指向。
此前个别地方楼市火爆,被证实有人违规将个人消费贷套出后,将原本按揭的房子变成全款,再高价抵押,将融到的钱继续炒房;还有人联合起来将贷出的钱用作过桥资金,投入楼市助推房价上涨;还有人将借出来的钱用于股票和债券投资,或是拆东墙补西墙,都不是什么秘密。
但今后,这些路子都不通了,能从银行借出来的钱少了,借款的人也少了,除非是确实需要花钱的地方,那就明明白白借,然后明明白白的花,不然银行半路抽贷,只会让你死的更快。
另一方面,银行也不轻松:
1、躺赚的门槛变高了,钱自己赚,事别人担的好日子,到头了。
银行一向喜欢玩外包模式,通常他们只负责放贷。客户端,有机构争着抢着帮他们拉人;出了坏账,有给催收公司出面解决;实在不行,还能打包卖给资产管理公司。一旦事情闹大了,完全可以跟自己撇清关系。
但新规明确堵住了银行的退路,事前审查、事中监督、事后催收,都必须有银行亲自参与,出了事,监管直接拿银行是问,别指望能甩锅了事。
2、银行要设立合作机构负面清单,制定统一的合作准入标准。合作之前,就需要明确合作范围、流程、各方权责,并需要明确指示,避免用户产生品牌混淆,暴力催收也不能用。
这一举措直接断了一些不法机构借银行之名欺骗用户的念头,是银行的责任,银行必须自己承担,借贷纠纷将会更加清晰。
近日,因违规放贷,工行被罚了80万,百信银行更是因433起与同一家公司的借贷纠纷引起了监管注意。
三
央行出手的背后,是一盘更大的棋。
第一,给商业银行敲响警钟,银行需要亲力亲为,才能有效降低不良率,科技金融不能只是一句口号。
第二,敲打那些互联网公司,别整天都想着开银行,干放贷款躺赚的好事,出了事谁都跑不了,应该多把心思和资金放到实体经济和创新上去。
第三,宣告个人“以贷养贷”的时代到头,当下敢持续借钱的,除了714和55高炮外,就是银行了,其他包括网贷、现金贷等非银机构贷款平台,正迅速被央行征信收编,多头共债的空间没剩多少了。
第四,给个人破产制度的推出,扫平道路。今后的借贷,将加速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集中,那些心怀叵测的借贷人,将无处借钱,还想狂撸一把后申请破产?银行的大门,直接对这类人关闭。
第五,银行将更像是一家科技公司,而非金融公司。实时监督用户资金流向,就是在将用户信息数据化,我们每个人将变得更加透明。
这个时代,隐私是相对的,微信、支付宝掌握了我们绝大多数吃穿住行数据,我们的兴趣爱好,他们甚至比我们更了解自己。
如今再补上银行这最广泛用户的缺口,“老赖”、诈骗犯、赌徒们都将面临穷途末路的结局。
同时,这个时代,隐私也是绝对的,不允许有“大客户”凌驾于其他人之上,中信银行的帐,银保监会自会跟他算清楚。
每个人都需要认清现实:数据化的世界里,人人都将是透明的,但自己不说,就没有人知道你在裸奔,你依然能自由奔跑!
往期经典回顾
行业投顾
银行业 融媒体!
金融信息、银行资讯,一网打尽!
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,轻松关注
你若喜欢,别忘了点个在看哦